政府信息公开
公开事项名称: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(2012~2020年)通过批准
索引号: 000013039-2012-04005 主办单位: 国家发展改革委
制发日期: 2012-12-24

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(2012~2020年)通过批准

  2012年12月,经国务院同意,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(2012~2020年)。
  一、线网规划
  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,重庆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“环+放射”的网络结构,由1条环线、17条放射线路组成,总长约820公里,其中主城区线路长780公里、线网密度0.69公里/平方公里。线网中,1号线为东西向骨干线路,沟通解放碑、两路口、大坪、沙坪坝和西永。2号线沟通解放碑、大坪、杨家坪和鱼洞。3号线为南北向骨干线路,沟通南坪、观音桥、重庆站、重庆北站和机场。目前1号线小什字~沙坪坝、2号线较场口~新山村、3号线二塘~江北机场已开通运营。4号线沟通龙盛、重庆北站和南坪,5号线沟通空港新城、园博园、杨家坪和江津卫星城,6号线沟通茶园、解放碑、大竹林、礼嘉、蔡家和北碚,7号线沟通北碚、西永和九龙工业园,8号线沟通龙兴和茶园,9号线沟通空港新城、江北中央商务区、观音桥和沙坪坝,10号线沟通机场、重庆北站和会展中心,11号线沟通弹子石、唐家沱和石坪,12号线沟通鹿角、李家沱、大渡口和白市驿,13号线沟通大学城、西永和会展中心,14号线沟通水土、空港新城和北部新区,15号线沟通双碑、西永、北部新区和龙兴,16号线沟通蔡家和水土,17号线沟通西永、台商工业园和江津卫星城,环线串联重要对外交通枢纽及客流集散点。预计2020年,重庆市区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例为47%,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为47%。
  二、近期建设规划
  (一)基本原则
  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基础,加密主城区核心线网,改善城市交通状况,加强两江新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坚持量力而行、稳步发展的方针,力求近期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,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密切配合与衔接,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。
  (二)近期建设方案
  建设4号线一期、5号线一期、6号线支线一期和二期、9号线一期和二期、10号线、环线工程等8个项目,全长约215.04公里。到2020年,形成9条运营线路、总长410.24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。
  4号线一期工程自昆仑大道至唐家沱,线路长14.97公里,设站8座,投资64.52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6~2020年。
  5号线一期工程自园博园至跳蹬,线路长40公里,设站25座,投资200.46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3~2017年。
  6号线支线一期工程自礼嘉至会展北,线路长12.2公里,设站6座,投资52.92亿元。该线作为重庆会展中心的交通配套设施,土建工程已于2010年启动建设,计划2012年建成。二期工程自会展北至沙河坝,线路长13.71公里,设站9座,投资65.25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6~2020年。
  9号线一期工程自站西路至服装城大道,线路长28.23公里,设站21座,投资147.12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5~2019年。二期工程自服装城大道至花石沟,线路长10.77公里,设站5座,投资56.13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6~2020年。
  10号线工程自兰花路至重庆北站至王家庄,线路长44.69公里,设站27座,投资237.24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4~2018年。
  环线工程为奥体至重庆西、重庆北、上新街至奥体,线路长50.47公里,设站34座,投资273.3亿元,规划建设期为2012~2016年。
  (三)系统制式
  4号线采用B型车、4辆编组,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。5号线采用A型车、4辆编组,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。6号线支线采用B型车、6辆编组,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。9号、10号和环线采用A型车、6辆编组,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。在规划实施阶段,进一步研究车辆选型、列车编组和运营组织方案。
  (四)资金安排
 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096.94亿元,其中资本金比例41%,计449.56亿元,由重庆市财政资金解决。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。
  (五)实施保障
  近期建设项目由重庆市政府组织实施,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,结合城市开发进程,把握节奏、稳步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。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,负责轨道交通项目投资、融资、建设和运营管理。
 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,注重优化综合交通衔接,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和吸引力;统筹协调地铁建设与周边生态、环境以及建设工程的关系,深入研究规划线路选线问题;专项规划设计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,重点控制好车辆段和停车场建设用地,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开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。